普洱市政務服務網入口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6〕5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
服務信息
地區(qū): 思茅區(qū)
分類: 辦事大廳 > 企業(yè)辦事
所屬行業(yè): 綜合
辦理流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做好企業(yè)復工復產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滿足企業(yè)和群眾辦事需求,做好政務服務利企便民工作,助力經濟平穩(wěn)運行,普洱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制定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恢復實體大廳線下窗口集中服務。市、區(qū)政務服務大廳將于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起有序恢復線下窗口集中服務,企業(yè)和群眾可到實體大廳進行業(yè)務辦理。

二、大力推行“網上辦理。進一步完善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優(yōu)化簡化網上服務流程,充分利用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繼續(xù)堅持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政務服務工作策略,將更多的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事項納入網上辦理。對能夠實現全程網辦的事項,引導辦事群眾通過“云南政務服務網”(https://zwfw.yn.gov.cn/portal/#/home)、普洱市人民政府網(http://www.puershi.gov.cn/)、“一部手機辦事通”APP等平臺在線查詢和辦理業(yè)務;對未實現全程網辦事項,采用網上申報、線下通過郵遞材料的方式進行,做好網廳維護和在線解答。

三、積極推進預約辦理。對確需到實體大廳現場辦理的事項, 引導辦事群眾有效利用網上預約、微信預約及電話預約等預約方式,合理統籌群眾辦事時間,分時段、分批次安排辦事群眾到政務大廳申辦事項,最大限度減少辦事群眾在大廳內滯留,做到人員不聚集、審批不斷檔、服務不降質。充分發(fā)揮政務服務熱線電話和業(yè)務窗口咨詢電話作用,全市各級政務大廳統一對外公布預約辦理電話號碼,增強線上咨詢資源,加強線上、電話咨詢力量,確保群眾辦件咨詢全覆蓋,問題全解決。及時受理、快速處置企業(yè)群眾服務需求和投訴舉報,回應群眾關切,梳理復工復產典型訴求和意見建議,更好為企業(yè)和群眾服務。

四、審批結果快遞送達。對企業(yè)和群眾辦理的申辦材料和結果物實行郵政EMS 快遞送達,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減少企業(yè)和群眾辦事的到場次數,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五、大力推行“就近申辦”。督促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為民服務中心(站)有序開展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全面優(yōu)化提升全市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六、開通政府采購“綠色通道”。積極推行政采云服務,對“協議供貨、零星采購”等政府采購項目,實行“不見面”采購服務,做到“即事即辦”,采購交易到資金支付“一次都不跑”,全部線上操作、網上辦理。

七、靈活開展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項目緊急程度和市場主體需求,及時動態(tài)調整招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安排。對疫情防控急需的應急醫(yī)療設施、隔離設施等建設項目,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可以不進行招標,由業(yè)主采用非招標方式采購。對涉及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以及企業(yè)生產經營急需的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跟蹤服務。

八、創(chuàng)新投標擔保方式。經行管部門審批同意,簡單小額項目不要求提供投標擔保,對中小企業(yè)投標人免除投標擔保,減輕企業(yè)負擔。

九、實施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充分發(fā)揮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作用,積極推行電子評標和異地遠程評標,全面實行投標保證金線上繳退。

十、優(yōu)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暢通業(yè)務咨詢及辦理渠道,確保項目服務不斷檔。項目確需現場交易的,要盡可能利用在線、郵寄、告知承諾等非接觸式方式取消或者減少人員到場。

十一、確保交易活動公平公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借疫情防控之名實施排斥限制投標人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在疫情防控期間,普洱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負責收集借疫情防控之名實施排斥限制投標人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問題線索,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理。

十二、落實實體大廳安全防護。進一步建立健全衛(wèi)生消毒、體溫檢測等疫情防控機制,加強防控措施落實。做好“外防輸入”,嚴把入口關,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置安檢區(qū)、臨時隔離區(qū)。對政務大廳、開評標區(qū)及辦公區(qū)域的公共設施全區(qū)域、全覆蓋進行消毒,確保清潔、通風。對進入大廳的工作人員、辦事企業(yè)和群眾要求正確佩戴口罩,做好體溫監(jiān)測,用手機掃“云南抗疫情”碼方可進入。業(yè)務辦理時,自覺遵守國家以及省、市疫情防控有關規(guī)定,業(yè)務辦理完畢后,盡快離開;同時,將使用過的紙巾、口罩等物品隨身帶出大廳,并按要求丟棄至大廳外的廢舊口罩專用垃圾桶內,減少交叉感染風險,確保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安全有效開展。


措施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疑問,請按以下電話聯系咨詢。 

政務服務方面業(yè)務請撥打:2200122

公共資源交易方面業(yè)務請撥打:2160505、2160506

政府采購方面業(yè)務請撥打:2129607

基本信息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6〕5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fā)〔2016〕23號)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云政發(fā)〔2016〕110號)精神,加快推進普洱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構建市、縣(區(qū))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平臺融合、一網辦理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實效,結合普洱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深入實施“六個普洱”發(fā)展戰(zhàn)略,按照國務院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和建設法治政府、創(chuàng)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堅持統籌規(guī)劃、問題導向、協同發(fā)展、開放創(chuàng)新的原則,優(yōu)化服務流程,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推行公開透明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xù)改善營商環(huán)境,助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yè)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發(fā)展成果。

 二、工作目標

2017年底前,按照省級統一部署,建成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服務入口,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信息化基礎進一步夯實,政務服務制度化、標準化、平臺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全市網上政務服務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2020年底前,建立覆蓋全市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安全可靠、一體化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精準化、便捷化水平,政務服務流程顯著優(yōu)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讓政府服務更加優(yōu)質高效,讓公民和法人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與政務信息公開

1.規(guī)范事項管理。推進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全面梳理各部門、公共企事業(yè)單位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具體辦事服務事項,編制并公開市、縣(區(qū))兩級行政許可、內部審批、公共服務等政務服務事項通用目錄清單,實時更新、動態(tài)管理;實行政務服務事項編碼管理,統一規(guī)范事項名稱、類別、條件、材料、流程、時限、收費和服務對象等要素,做到“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為實現信息共享和業(yè)務協同,提供無差異、均等化政務服務奠定基礎。統一規(guī)范延伸到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的政務服務事項,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huán)節(jié),縮短辦理時限。

牽頭單位:普洱市委編辦、市質監(jiān)局

配合單位:普洱市直各相關單位、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2.明確辦理要求。各審批部門要規(guī)范和完善辦事指南,列明依據條件、申請材料、流程時限、收費標準、注意事項等內容;明確需提交材料的名稱、依據、格式、份數、受理方式、簽名簽章等要求,并提供規(guī)范表格、填寫說明和示范文本。除辦事指南明確的條件外,不得自行增加辦事要求。

牽頭單位:市委編辦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單位、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3.推進信息公開。各縣(區(qū))人民政府要在政府門戶網站、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集中全面公開與政務服務事項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通知公告、辦事指南、業(yè)務手冊、常見問題、監(jiān)督舉報方式和網上可辦理程度以及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機構名錄等信息,并實行動態(tài)調整,確保線上線下信息內容準確一致。除涉及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外的辦事信息,都應當做到事項公開、流程公開、標準公開、制度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完善政務服務信息公開投訴舉報機制,拓寬公眾參與監(jiān)督的途徑和渠道。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信息公開辦公室)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單位、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二)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融合發(fā)展

1.推行身份識別智能化,實現“一號申請”。以公民身份號碼、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作為辦事、查詢、驗證的依據和基礎,并依托電子證照庫,推動有關信息互聯互通、校驗核對、互認共享,實現公民和法人辦事“一號申請”。結合實名制,聯通整合實體政務大廳、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APP)、微信公眾號、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不同渠道的用戶認證,構建線上線下互認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公民和法人網上辦事多渠道的一次認證、多點互聯、無縫切換。

牽頭單位:市公安局、市委編辦、市發(fā)改委、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質監(jiān)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單位、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2.推行服務設置項目化,實現“一窗受理”。整合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綜合服務窗口,采取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調整優(yōu)化便捷高效的辦事服務流程,實現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各縣(區(qū))要結合實際,拓展服務區(qū)域,完善配套設施,加快實體政務大廳功能升級,設置企業(yè)服務、投資審批、社會事務、中介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公民和法人辦事主題服務區(qū)。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和審批辦理職權向實體政務大廳全部進駐、集中辦理,做到應進必進、進而能辦、辦而有效,切實解決群眾辦事在政務大廳與部門之間來回跑腿的問題。即來即辦的事項,由部門現場辦結、綜合服務窗口(或部門窗口)當場取件。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并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實現政務服務規(guī)范化、標準化、便捷化、精準化、協同化。

牽頭單位:市政務局(市公管局)、市發(fā)改委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3.推行內部流轉系統化,實現“一網通辦”。按照國家、省“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標準規(guī)范,整合全市行政審批網上服務大廳、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jiān)管平臺、中介超市等平臺,與市政府門戶網站前端整合,形成統一的服務入口,構建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借助統一身份認證體系,聯通各個網上辦事渠道,加強對接聯動,實現按需共享數據,做到“單點登錄、內部流轉、限時辦結、一網通辦”。統籌整合各縣(區(qū))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分類設置信息與辦事服務主題,完善導航功能,增強用戶體驗,提供“一站式”服務。凡與企業(yè)注冊登記、年報信息、變更注銷、項目投資、生產經營、商標專利、資質認定、稅費辦理、安全生產和居民教育醫(yī)療、計劃生育、民政事務、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yè)、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社區(qū)服務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都要推行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努力做到“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建立網上預審機制,推行在線填報、在線提交和在線審查,需要補正補齊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能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也能辦成事。探索政務、事務、商務“三務”網上合一,為公民和法人提供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的綜合服務。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務局、市發(fā)改委、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4.推行服務受理多樣化,實現融合發(fā)展。適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發(fā)展需要,加快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拓展多種服務渠道,構建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模式。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延伸,統籌服務資源,統一服務標準,做到無縫銜接、合一通辦。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要貼近基層群眾需求,充分利用共享的網上政務服務資源,貼近需求做好政策咨詢和辦事服務,重點圍繞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扶貧脫貧等領域,開展上門辦理、免費代辦等,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綜合服務。加快將網上政務服務向邊遠貧困地區(qū)延伸,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基層全覆蓋。引入社會力量,積極利用第三方平臺,推動開展預約查詢、證照寄送以及在線支付等服務。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5.推行服務監(jiān)督一體化,實現全程監(jiān)管。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全程留痕、過往可溯、進度可查、事后評價的辦事記錄與效能監(jiān)督機制,確保事項辦理流程、結果信息即時可查可用,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受理、辦理、取件等全流程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控。建立日常巡查、定期抽查、明查暗訪等制度,強化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對單位進駐、事項辦理、網上運行的監(jiān)督管理。市、縣(區(qū))行政監(jiān)察機關要將政務服務納入重要監(jiān)察內容,強化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采取現場評價、第三方評估、媒體監(jiān)督等方式,開展群眾辦事滿意度調查并公開結果,強化社會監(jiān)督。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府督查室、市監(jiān)察局、市工信委、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三)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和業(yè)務協同

1.加快做好信息資源共享基礎工作。根據國家《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和《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按照省政務服務數據資源采集、存儲、共享、開放、管理、利用等規(guī)定和交換標準,編制全市網上政務服務信息共享目錄,接入全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立政務服務信息元數據標準,整合各部門面向公眾服務的有關業(yè)務系統,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各部門、各層級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充分共享。加快推進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社會信用、統計調查數據等基礎信息庫的互聯互通,形成政務服務信息數據庫,為大數據分析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源。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發(fā)改委、市工信委、市政務局、市安全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單位、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2.逐步推廣電子證照應用。根據各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梳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產生的證件、證照、證明等有關材料并實現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形成電子證照目錄。按照分散集中相結合的原則,建設電子證照庫,實現基礎證照信息的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建立公民身份號碼和法人、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的電子證照應用體系,支撐各部門辦事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推進制證系統、業(yè)務辦理系統與電子證照庫對接聯通,做到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簽發(fā)。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應用,開展網上驗證核對,避免重復提交材料和循環(huán)證明。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公民和法人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建立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機制,推動跨地區(qū)、跨層級、跨部門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逐步實現公民和法人在全省、全國范圍內異地業(yè)務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發(fā)改委、市委編辦、市公安局、市質監(jiān)局、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3.推動政務服務業(yè)務協同。建立業(yè)務辦理協同機制,涉及多部門事項實行“一窗受理、網上運轉、協同辦理”,變“群眾來回跑”為“系統協同辦”,實現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依托省、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完成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與政府信息公開、公共資源交易、社會信用體系、部門業(yè)務系統等對接,實現有關辦事信息同步推送和業(yè)務協同辦理。優(yōu)化再造服務流程,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跨地區(qū)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發(fā)改委、市工信委、市政務局(市公管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4.推進大數據開發(fā)利用。有效整合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中的群眾行為數據、電子證照庫、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庫等資源,形成政務服務大數據資源體系。開展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把握并預判公眾辦事和政務服務需求,滿足服務社會和服務決策需要,做好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推送服務。依法有序開放網上政務服務資源和數據,鼓勵公眾、企業(yè)和社會機構開發(fā)利用,提供多樣化、創(chuàng)新性的便民服務。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工信委、市發(fā)改委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四)推進標準規(guī)范、網絡支撐和安全基礎

1.建立健全制度標準規(guī)范。制定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管理制度和服務規(guī)范,為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的本地化應用開展提供法律支持,著力解決“服務流程合法依規(guī)、群眾辦事困難重重”等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平臺架構和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政務云、大數據應用等標準規(guī)范,促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網絡管理中心)、市工信委、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國家密碼管理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2.完善網絡基礎設施。按照國家統一規(guī)劃,明確電子政務網絡架構,理順互聯網和政務外網的業(yè)務邊界,逐步引導和安排部門業(yè)務專網向電子政務網遷移,全面提升我市電子政務網絡資源供給和管理能力。繼續(xù)大力推進“三網”融合,將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城鄉(xiāng)規(guī)劃,推進農村地區(qū)鄉(xiāng)村光纖通達和升級改造。提升骨干網絡容量和網間互通能力,大幅降低上網資費水平。推進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xiāng)村,行政村全部實現光纖到村入戶。提升網絡基礎設施互通能力,建成高速暢通、覆蓋城鄉(xiāng)、質優(yōu)價廉、服務便捷的全光纖網絡設施。整合現有網絡資源,為網上政務服務提供基礎信息化設施資源支撐和保障。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網絡管理中心)、市工信委

配合單位:市發(fā)改委、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3.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按照網絡安全法和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以及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的原則,加強全市各級政府網站信息安全建設,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安全保障體系。明確政務服務各平臺、各系統的安全責任,開展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等級測評等工作,建立各方協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監(jiān)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加強對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網上支付等重要系統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監(jiān)控。提高各平臺、各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查補安全漏洞,做好容災備份。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加大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等重要數據的保護力度,提升信息安全支撐保障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新建網絡和信息系統應采用經國家密碼管理機構認可的國產密碼進行保護,與網絡和系統建設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定期評估,已建網絡和信息系統應進行密碼國產化改造,切實增強自主可控和安全防護能力,有效保護網絡與信息安全。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網絡管理中心)、市工信委、市安全局、市國家密碼管理局、市國家保密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4.籌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學習試點城市、先進地區(qū)建設經驗,科學謀劃我市未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創(chuàng)新應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加強統籌,注重實效,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務型政府。統一規(guī)劃建設和利用機房、網絡、計算、存儲等信息化基礎設施,避免重復投資。匯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網、環(huán)境、交通、消防等數據信息資源,建立大數據輔助決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茖W構建多元普惠的民生信息服務體系,積極發(fā)展教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等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向城市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加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實行精細化運行管理。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

配合單位:市發(fā)改委、市住建局、市工信委、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注重協同推進?!盎ヂ摼W+政務服務”工作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推進任務重,各縣(區(qū))、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將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納入重點改革任務和重要日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并明確1位負責同志具體分管,協調督促,常抓不懈。各縣(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室、市直各部門辦公室(綜合科)要牽頭負責統籌推進,監(jiān)督協調本地本部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明確工作機構、人員和職責,構建政府、公眾、企業(yè)共同參與、優(yōu)勢互補的政務服務新格局。

牽頭單位:市政府辦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二)加強培訓引導,完善保障機制。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把面向公眾辦事服務作為公職人員鍛煉的重要內容,提高服務意識、業(yè)務能力和辦事效率。做好宣傳推廣和引導,方便更多群眾通過網絡獲取政務服務,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認同感。各縣(區(qū))人民政府要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號一窗一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場地設施等項目資金和運維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給予保障。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建設一支既具備互聯網思維與技能、又精通政務服務的專業(yè)化隊伍。采取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解決各級實體政務大廳綜合服務窗口人員配備問題。

牽頭單位: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三)加強績效考核,接受群眾監(jiān)督。建立“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績效考核制度,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考核權重,列入重點督查事項,建立定期通報機制,每季度通報并公開工作進展和成效。發(fā)揮媒體監(jiān)督、專家評議、第三方評估等作用,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通過模擬辦事、隨機抽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務情況,匯聚眾智改進服務。在政府門戶網站設立曝光糾錯欄目,公開群眾反映的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處理結果。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對綜合評價高、實際效果好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予以通報表揚;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對工作開展不力的予以通報,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依法依規(guī)進行問責。

牽頭單位:市考評辦、市政府督查室、市監(jiān)察局、市政務局

配合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qū))人民政府   

各牽頭單位要按照任務分解,制定工作方案。各配合單位要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各縣(區(qū))人民政府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加強銜接配合。工作方案2017年 6月低前報市政府辦公室備案。


管理機構
普洱市稅務局

普洱市稅務局

(查看詳細信息)
普洱市政務服務中心

普洱市政務服務中心

(查看詳細信息)
相關資訊